“亚搏体育app官网入口”孔子与老子的对话,字字经典,孔子最后叹息:你已得道了
本文摘要:孔子周游列国,随处宣扬行仁爱、复周礼、施仁政,但诸侯国群起纷争,个个都想称雄称霸,盼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,而孔子却告诉他们不要争斗称霸,而要善待黎民,善待其他诸侯国,施行仁政,这让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很不爽。孔子周游列国,随处宣扬行仁爱、复周礼、施仁政,但诸侯国群起纷争,个个都想称雄称霸,盼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,而孔子却告诉他们不要争斗称霸,而要善待黎民,善待其他诸侯国,施行仁政,这让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很不爽。到处碰钉子的孔子曾经多次问礼于老子,老子对孔子一味强调仁爱礼乐不以为然。一次老子送别孔子,赠言道:“吾闻之,富贵者送人以财,仁义者送人以言。吾不富不贵,无财以送汝;愿以数言相送。
当今之世,智慧而深察者,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,在于好讥人之非也;善辩而通达者,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,在于好扬人之恶也。为人之子,勿以己为高;为人之臣,勿以己为上,望汝切记。”孔子顿首道:“门生一定谨记在心!”行至黄河之滨,见河水滔滔,浊浪翻腾。孔丘叹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!黄河之水飞跃不息,人之年华流逝不止,河水不知那边去,人生不知那边归?”老子道:“人生天地之间,乃与天地一体也。
天地,自然之物也;人生,亦自然之物;人有幼、少、壮、老之变化,犹如天地有春、夏、秋、冬之交替,有何悲乎?生于自然,死于自然,任其自然,则天性不乱;不任自然,奔忙于仁义之间,则天性羁绊。功名存于心,则焦虑之情生;利欲留于心,则烦恼之情增。
”孔丘解释道:“吾乃忧大道不行,仁义不施,战乱不止,国乱不治也,故有人生短暂,不能有功于世、不能有为于民之叹息矣。”老子道:“天地无人推而自行,日月无人燃而自明,星辰无人列而自序,禽兽无人造而自生,此乃自然为之也,何劳人为乎?人之所以生、所以无、所以荣、所以辱,皆有自然之理、自然之道也。顺自然之理而趋,遵自然之道而行,国则自治,人则自正,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?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,则违人之天性远矣!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,击之愈响,则人逃跑得愈远矣!”老子手指浩浩黄河,对孔丘说:“汝何不学水之大德?”孔丘曰:“水有何德?”老子道:“上善若水: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此乃谦下之德也;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则能为百谷王。
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此乃柔德也;故柔之胜刚,弱之胜强坚。因其无有,故能入于无间,由此可知不言之教、无为之益也。
”孔丘闻言,名顿开道:“先生此言,使我顿开茅塞也:众人处上,水独处下;众人处易,水独处险;众人处洁,水独处秽。所处尽人之所恶,夫谁与之争乎?此所以为上善也。”老子颔首说:“与世无争,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,此乃效法水德也。水几於道:道无所不在,水无所倒霉,避高趋下,未尝有所逆,善处地也;空处湛静,深不行测。
善为渊也;损而不竭,施不求报,善为仁也;圜必旋,方必折,塞必止,决必流,善守信也;洗涤群秽,平准高下,善治物也;以载则浮,以鉴则清,以攻则坚强莫能敌,善用能也;不舍昼夜,盈科后进,善待时也。故圣者随时而行,贤者应事而变;智者无为而治,达者顺天而生。”“汝此去后,应去骄气于言表,除志欲于容貌。
否则,人未至而声已闻,体未至而风已动,张张扬扬,如虎行于大街,谁敢用你?”老子曰:“欲观大道,须先游心于物之初。天地之内,环宇之外。
天地人物,日月山河,形性差别。所同者,皆顺自然而生灭也,皆随自然而行止也。知其差别,是见其表也;知其皆同,是知其本也。舍差别而观其同,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。
物之初,混而为一,无形无性,无异也。”孔子问:“观其同,有何乐哉?”老子道:“观其同,则齐万物也。齐物我也,齐是非也。
故可视生死为昼夜,祸与福同,吉与凶等,无贵无贱,无荣无辱,心如古井,我行我素,自得其乐,那边而不乐哉?”孔丘道:“孔子说:“认可,此之谓大道也。先生之言,出自肺腑而入门生之心脾,门生受益匪浅,终生难忘。
门生将遵奉不怠,以谢先生之恩。”说完,依依不舍地离别老子。听说孔子回到鲁国,众门生问道:“先生造访老子,可得见乎?”孔子道:“见之!”门生问:“老子何样?”孔子道:“鸟,我知它能飞;鱼,吾知它能游;兽,我知它能走。走者可用网缚之,游者可用钩钓之,飞者可用箭取之,至于龙,吾不知其何以?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!吾所见老子也,其犹龙乎?学识渊深而莫测,志趣高邈而难知;如蛇之随时屈伸,如龙之应时变化。
老聃,真吾师也!”孔子晚年,思想受老子影响,专心著书育人不再寻求功名,思想转向中庸,但他的著作多为其门生整理其言其行所著,其提倡仁与礼的焦点思想依然没有改变。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融合之处,体现在他对易经的解读中。老子和孔子,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两个偏向,而《周易》与《道德经》,又是中国传统文人所必须学习两本经书。两本经书,从两个差别的角度去论述事情生长的纪律,经典的本质,就是先贤用他们的真心看到了生活的真相,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内里,各家各派虽然有自己差别的主张,可是却都有自己的基础认知,那就是“道”,道是一个运行规则,相识这个规则之后,才会向先贤那样趋吉逃难。
道这个规则虽然玄之又玄,可是却有迹可循,那就是存在于《道德经》与《周易》中,那许多人说,这两本书都是古书,自己看不懂怎么办?所以给大家推荐这种解读版的《周易》、《道德经》:这两套书内里的内容,分为原汁原味的原文+词语解释+白话文翻译+点到即止的启迪故事。这种方法会将内在真正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,让读者运用书中所说的看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。
与古代大贤者站在同一角度、同一高度上去思考问题,你就会发现自己所面临的逆境,已经变得豁然开朗。这两套书您也可以购置单套,如果您想购置的话,点击下面的商品卡,就能直接购置了。
本文来源:亚搏体育app官网入口-www.dongzhaoyuanlin.com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